來源:東方早報 2006年2月18日 廣西天華編輯
從2007年1月1日開始,我國企業將使用國際通行的會計語言與投資者“對話”。
財政部15日發布39項會計準則和48項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被認為是我國著手建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標志。會計業界人士普遍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擁有健全完善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資本市場信息披露才能得到保障。
用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主席戴維·泰迪的話說,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和實施,使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指定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之間實現了“實質性趨同”。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哈繼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雖然修改后的會計準則仍然與國際通行會計語言不完全相同,但還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中國現有的會計準則有16項,基本上是在2001年頒布或修訂成型。上海恒信稅務會計顧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啟琴向記者介紹說,原有的會計準則偏重于工商企業,而新準則已經擴展到金融、保險、農業等眾多領域。
盡管包含諸多利好,張啟琴仍然指出,從新準則的發布到預計執行的2007年這段時間內,中國企業要做的準備工作很多,“對于企業的財務人員和財務系統的適應能力將是一個巨大考驗。”
不少企業似乎對此還準備不足。南方航空公司財務總監肖立新說:“新會計準則將對企業財務管理、預算、人事乃至經營目標產生深遠影響,我們正在著手研究和評估新準則將帶來哪些變化、實行之后對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業績產生什么影響等。”
“即使做足了準備,還要在使用中隨時應對事先難以預料的情況。”肖立新對記者坦言。
盡管新規則已經出臺,但真正得到貫徹仍然不易。哈繼明表示,確保新準則發揮作用,關鍵還在于企業的自覺執行,僅僅依靠政府部門的督促和監管,力度顯然不夠。